学术活动

中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吕晓涛博士、王晓波博士赴院重点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

时间:2014-11-11

  117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吕晓涛博士、王晓波博士赴中科院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并分别做了题为“北方草地优势植物养分回收研究”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空间变异及其驱动力以中国北方草地样带调查分析为例”的学术报告。院重点实验室、阜康站、策勒站、木垒站、新疆农科院等相关部门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积极参与了本次学术交流。  

   吕晓涛博士从养分回收与植物-土壤反馈、养分回收对植物碳、氮、磷计量化学特征的影响、氮沉降与养分回收、氮沉降与降水量改变对养分回收的影响以及氮沉降与火烧对养分回收的影响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国北方草地优势植物养分回收的研究成果,认为植物养分回收的可塑性加速了植物-土壤正反馈的形成并促进了土壤养分异质性分布,植物氮、磷的回收对氮沉降可能具有趋同性响应并且氮沉降对养分回收的影响受到其他相关因素的制约。 

  王晓波博士详细介绍了中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区域,土壤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异规律,认为干燥度是影响细菌多样性空间格局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在物种分类水平上,细菌优势类群相对丰度沿干燥度梯度的响应与变化方式不同,干燥度能作为很好的预测和解释。在大的空间尺度下,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空间分异是受当代环境异质性和历史进化因素的共同影响,相对当代环境异质性,历史随机过程(如扩散限制)对细菌群落空间聚集的形成和影响将产生更大的贡献。  

  据悉,吕晓涛博士主要从事草地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近年来,针对北方草原优势植物养分特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全球变化因子和草地管理措施的响应开展了深入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Global Change BiologyJournal of EcologySCI期刊发表文章39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文章21篇。 

  王晓波博士主要以中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依托高通量测序和功能基因检测等技术手段,研究气候变化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组成与功能及其空间分异与分布规律。近期研究成果于2014年发表在国际综合期刊Nature Communitions(共同第一作者)。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