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庆首页
    • 所庆公告
    • 所庆指南
    • 历史沿革
    • 获奖成果
    • 贺词贺信
所庆50周年
  所庆公告  
  所庆指南  
  历史沿革  
  获奖成果  
  贺词贺信  
  “生地精神”指引我成长  
  所长致辞  
  媒体视角  
  所庆通知  
  所庆动态  
  多媒体  
  历史回顾  
  图片新闻  
您先在的位置:首页 > 所庆50周年 > 媒体视角
2011-07-11 | 编辑: | 【大 中 小】
本报乌鲁木齐讯/记者苏继常   《新疆经济报》  1998年2月23日 头版
去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召开的野外工作会上,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策勒沙漠研究站是八个受表扬的单位之一。在这个会上,被选到中南海向姜春云副总理汇报的代表中,就有来自新疆生土所的李小明。

这当然是一种殊荣。

这种殊荣的获得是因这个所的科研人员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建立了卓越的功勋,自1981年以来的十几年中,共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二等奖以上35项。1995年,这个所因为“盐碱地、沙地引洪灌溉大面积恢复红柳造林技术”和“策勒流沙治理研究”两个项目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两项大奖。《中国科学报》辟出专栏表示祝贺。栏内登了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的贺信和自治区副主席张云川的祝贺文章。

去年8月,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组组长倪力亚同志到新疆调研,特地到生土所了解情况,副所长宋郁东在解释他们取得成绩的原因时说:“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的单位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抓得不错,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就硬不起来。而我们所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做得更多一些,我们是个穷单位,没有钱,我们一直靠我们的‘生土精神’作支柱,为人民做出了贡献。”

倪力亚同志会心地笑了。

宋副所长向记者介绍“生土精神”之前,讲了一个他们在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长期观察得到的故事。

在海拔2400米的巴音布鲁克沼泽地带,每到春季就会有三四千只天鹅由南方飞来,在沼泽地带产卵孵雏鹅,到了11月,寒冬降临之前,天鹅又起程飞往南方。

前些年,因为有人老偷着捡天鹅蛋吃,逼着天鹅推延繁殖期,到了11月,雏鹅因为生长期短,无力高飞、远飞,母天鹅在天空哀叫着盘旋,小鹅就是飞不起来。一天一天,冰雪来了,母天鹅只得陪雏鹅滞留在巴音布鲁克过冬。

巴音布鲁克居住着蒙古族牧民,他们的生态意识很强,不砍伐树木,更不伤害天鹅。自从巴音布鲁克划为自然保护区后,牧民们对冬日滞留在此的天鹅便精心饲养。起初,每年冬天留下的天鹅只有100多只,人工饲养使天鹅的依赖性增加,它们渐渐也不愿长途飞行受奔波之苦,因此,冬日滞留在此的天鹅逐年增加。

宋副所长说,要是这样下去,天鹅就失去了远飞的能力,冬天就要靠人工饲养,候鸟会变成留鸟。

从这个故事的反面,人们可理解新疆生土所“生土精神”的内涵。生土所研究的对象有动物、植物、微生物、土壤、沙漠,几乎包含了新疆生态环境的全部。这些研究项目多半都要在野外作业,这是需要大量财力物力的。而他们缺少的恰恰就是这些。他们最富有的是他们的精神,是全世界所有野外工作的科学家所具有的,是对人类做贡献的精神。

被称为“死亡之海”的荒漠,他们不怕,彭加木牺牲了,后面继续有人去;

气温高达45℃的火洲,他们不怕;

零下40℃的严寒,他们不怕;

天昏地暗的沙暴,他们不怕;

熊豹豺狼,他们不怕;

饥,他们不怕;

渴,他们不怕;

……

研究所中50岁左右的人几乎都踏遍了新疆的山山水水,填补了新疆的许许多多空白,仅对塔克拉玛干这块神秘土地的认识,就超过了瑞典的斯文·赫定、英国的斯坦因、普尔热瓦尔斯基、伯希和、德国的冯·格伦德威尔和勒柯克、美国的亨廷顿、日本的大谷光瑞和桔瑞超所取得的成就。

记者从他们先进人物的事迹中,摘抄了一段:

周兴佳(沙漠学研究员)从一个毛头小伙到一个白发老翁,在野外老是一副固定模样,肩上斜背一个包,一手拿笔记本,一手提笔(或罗盘),在沙地上疾步如飞,一会儿跪下取样或测方向、量坡度。

20多年来,他曾多次纵横穿越中国的两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仅仅从80年代中期以来,他就10多次进入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其中南北向全程穿越即达5次之多,被中外科考队员誉为“沙漠之虎”和“沙漠神仙”。

在沙漠中,他嘴唇干裂,鼻孔滴血,有时牙周炎、痔疮一齐发作,上下夹攻,寸步难行,靠着顽强的毅力和非凡的意志,他一次次战胜了困难。

父亲去世,他千里迢迢将父亲的骨灰带到新疆,带到父亲梦想的沙漠,洒酒祭奠。

像周兴佳这样的科学家在生土所不是一个,而是许许多多,他们的名字不同,从事的专业不同,但他们的精神相同。他们的精神和天鹅的依赖性形成强烈的反差。

“生土精神”得到了赞赏,逐渐得到支持。因为国家、自治区、甚至国际上有名望的组织和科学家认为他们值得支持,愿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天鹅给人的启示

 

苏继常

因为生活在自然保护区巴音布鲁克天鹅湖中,冬季又有好心的蒙古族牧民精心照料,相当数量的天鹅冬日滞留,不向印度洋远飞。长此以往,这些天鹅将会丧失振翮远航的能力,由候鸟变为留鸟。这个现象足能发人哲学沉思。

天鹅因为依赖会贪图安逸,人同样会因为依赖而丧失拼搏进取的豪情。当然,不能一概反对依赖,对依赖要作具体分析。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少不了依赖,用唯物辩证的观点来看,事物发展离不开内因与外因;但对内因与外因不能等量齐观。毛泽东有句名言“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

作为人来说,在争取生存的运作中,同样少不了内因与外因。内因就是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潜能,其中包括各种先天的心理因素和后天接受文化塑造的程度;外因亦即外力,这包括他人的支助、他人的扶持、他人的照顾、他人的施与。这一个人要在能依赖开拓自身的潜能,他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就能不断得到改善,反之如果依赖外力,他就会变得越来越无能。两种不同的依赖,会造成两种不同的结果。

观察社会文化塑造的优劣,就要看它造就了怎样的依赖,是依赖内力还是依赖外力。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对人进行着完全不同的两种塑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活工作大包干的种种具体举措,从主观愿望上说都是非常好的,但在客观上却养成了人依赖外力的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平日无忧无虑地活着,没有紧迫感,没有危机意识,不注意优化自己的质,不努力吸收知识,不钻研业务,遇到困难,大事小事都推给上级,要求别人替他解决。在他们眼中,领导为他们解决困难是天经地义的事,解决得不合己意,便怨气冲天,牢骚满腹,甚至骂爹骂娘。这种依赖他人的心态会造成沉重的社会惰性,既阻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这种依赖外力的思想根源来自小生产意识,小生产是非常脆弱的,经不起任何风雨。小生产是一种简单劳动,也无从展示人的潜能的光华,因此小生产者非常缺乏自信,他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外力上。“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不论在哪个空间,都少不了一个“靠”字,而这个“靠”是外力而不是内力。

市场经济的最大优越处就在于它运用竞争法则最大限度地开掘人的潜能。市场经济创造了斑驳陆离的物质世界,这个物质世界就是人的潜能的外化和转化。面对这个世界足以观照人的潜能,这样自会增加人对自身潜能的信仰,把崇奉外力的视线转而射向自身,这是市场经济对人的一项重大塑造。市场经济还给人创造了严峻的生存环境,暴露于人性中的许多弱点,游手好闲不行,游游荡荡不行,吃了蒸馍混卷子不行。一个工厂不好好干就会破产,一个人不好好干就会下岗;反过来,一个工厂好好干,它就能赢利,一个人好好干就能提高他的生存质量。这个形势逼着人不得不断绝依赖外力的懒汉思想,懂得开发自身的潜能。

党中央提出的两个转变,从人的因素来说,就是由依赖外力向依赖内在潜能的转型,这是个伟大的转型。12亿人口的内在潜能储量是天文数字,一旦这份精神资源得到开发,将会创造出多少人间奇迹!当然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会有一部分人感到阵痛。譬如,下岗就是这个过程中必需的一步,这会使一些人感受到暂时的困难,但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腾飞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今天本版登载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的事迹就充分证明了这点。他们没有外力可依赖,唯有依赖自身的潜力,他们凭的是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不畏艰险、不惧困难。他们有的是锲而不舍地对事业的追求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他们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科研成果,有些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注目。他们自豪地称为“生土精神”实际上就是依赖自身潜力而不依赖外力的精神。祝愿这种精神在我区发扬光大。

注:苏继常,《新疆经济报》社社长、总编辑。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Copyright.2009新ICP备05000743号
电话:0991-7885307 E-mail:goff@ms.xjb.ac.cn
地址: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邮编:8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