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庆首页
    • 所庆公告
    • 所庆指南
    • 历史沿革
    • 获奖成果
    • 贺词贺信
所庆50周年
  所庆公告  
  所庆指南  
  历史沿革  
  获奖成果  
  贺词贺信  
  “生地精神”指引我成长  
  所长致辞  
  媒体视角  
  所庆通知  
  所庆动态  
  多媒体  
  历史回顾  
  图片新闻  
您先在的位置:首页 > 所庆50周年 > 所庆动态
2011-07-27 | 编辑: | 【大 中 小】

 

 

尊敬的张国梁副主任、靳诺副主席、刘燕华理事长、刘纪远理事长、各位院士、各位来宾、各位代表:

今天,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成立50周年,我站在这里无比激动!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资源与环境研究方面站在了欧亚内陆干旱区研究的前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次庆祝大会是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大会,是在中央援疆新形势下,贯彻落实资源利用可持续和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大会,特别感谢中国地理学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汇集了全国资源与环境领域的1200多名专家学者来到乌鲁木齐参加新疆生地所50周年庆典,共同探讨新疆跨越式发展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在此,我代表研究所向前来参加庆典和年会的各位领导、嘉宾和专家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帮助和支持新疆生态与地理所发展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新疆,是我们中华神州大地上的一片热土,辽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备受世界的关注。50多年前,一大批专家和学子们,响应党的号召,从祖国各地汇聚新疆,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组建了综合考察队,开始了新疆资源与环境的考察与研究工作。1961年,诞生了中国科学院新疆水土生物资源综合研究所。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的双重关怀下,在兄弟研究单位和新疆各部门、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研究所走过了艰苦创业、团结奋进、跨越发展的50年。在“团结、开拓、奉献、创新”的“生地精神”引导下,研究所发展成为干旱区资源、环境领域的知名研究所,连续10年成为中国科学院发展最快的研究所,在国际和国内赢得了声誉,为新疆的发展贡献了力量,实现了研究所建设和发展的阶段目标。

50年来,几代生地人,秉承“扎根边疆,艰苦奋斗,为各族人民服务”的传统,围绕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重大性、前瞻性的科技问题,开展了深入、长期的考察、试验和定位研究,累计开展1500项科研课题,积累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取得了丰硕的科学成果,直接支持了新疆的经济发展,帮助了各族农牧民科技脱贫致富。据中国科学院统计,2002年至2010年,研究所院地合作成果推广产生销售效益达135.87亿元、社会效益高达687.46亿元,得到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肯定和各族人民的赞誉。

50年来,在为新疆社会、经济建设和各族人民生活服务的实践中,研究所取得了科研工作的丰硕收获,获得国际、国家、省部成果奖236项。1995年,在联合国首个《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研究所获得联合国UNEP“全球防止土地退化和荒漠化控制成功业绩奖” 8项表彰中的2项,为国家和自治区争得了荣誉;1995年、2001年、2008年,研究所承担的塔里木沙漠公路工程、新疆棉花世界高产、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接连被评获当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近20年,研究所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7项,省部特、一、二等奖88项,出版专著176部,发表学术论文4564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24篇;申请专利139项,获软件著作权67项;育成包括我国耐盐小麦、西(甜)瓜、棉花新品种8个,帮助了农民增产增收。

科技人才是研究所发展的核心与动力,研究所在人才培养、稳定和引进方面不断推出新的举措,在新疆远西部地区人才建设上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50年前研究所成立时,只有2名中级科技人员,1998年联合重组时,只有1名博士。如今,在职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3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122人,每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8人。目前拥有博士学位点5个、硕士学位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在学硕、博研究生342人,累计培养硕、博毕业研究生1084人,为国家输送了高素质人才,为研究所大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人才贮备。2010年研究所分别被中组部及科学院评为国家和中国科学院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50年来,研究所的科研基础设施有了极大的发展。从建所初期的一无所有,到拥有仪器设备1亿元,建成我国第一个资源与环境公益类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疆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4个中科院和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中科院新疆矿产资源研究中心、1个中美日德合作的国际干旱区研究中心,与区内外合作共建了14个研究单元。成立了新疆地理学会、新疆自然资源学会、新疆土壤肥料学会、新疆植物学会、新疆科学探险协会等5个学会。创办了干旱区地理和干旱区研究学术刊物,两个汉文版双月刊,影响因子都在1.2以上,为国内核心期刊;两个维吾尔文版季刊,是新疆优秀期刊,为少数民族科技人员的成长和科技知识传播提供了园地;一个英文版学术季刊《干旱区科学》,2009年创刊以来,相继被俄罗斯VINITI索引、波兰《哥白尼索引》、美国SCI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成为新疆第一个被国际权威检索系统SCI收录的期刊,为新疆打开了科技成果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

50年来,研究所本着立足新疆,放眼世界干旱区的宗旨,开展了大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承担国际合作项目108项,外事科技交流量一直保持新疆首位,最多时占全疆外事科技交流量的三分之一,承办百人以上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100余次,有5位与研究所合作的外国专家6次获得国家科技合作最高奖“友谊奖”和自治区科技合作“天山奖”。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快速提升了研究所的科研水平,带动了青年科技人员的成长与进步。研究所在主抓科学研究的同时,特别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有6个被命名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的标本馆、植物园和野外站,年科普接待量超过15万人,为新疆科学素质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

生地所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老一辈科技人员的心血和努力。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奋力艰辛的拼搏,创造了研究所的家业,奠定了研究所发展的基础。他们的业绩,值得我们敬仰、尊重和传承。在这里,我代表研究所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感谢。

50年来,新疆生地所在前进、在发展、在成熟,在全国援疆的新形势下,在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新机遇下,我们又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新疆生地所一定不辱没它的历史光辉,一定以更大的进步、更快的发展,更多的业绩,为新疆、为干旱区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拼搏!

最后祝各位领导、专家、代表身体健康、事业进步!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Copyright.2009新ICP备05000743号
电话:0991-7885307 E-mail:goff@ms.xjb.ac.cn
地址: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邮编:8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