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庆首页
    • 所庆公告
    • 所庆指南
    • 历史沿革
    • 获奖成果
    • 贺词贺信
所庆50周年
  所庆公告  
  所庆指南  
  历史沿革  
  获奖成果  
  贺词贺信  
  “生地精神”指引我成长  
  所长致辞  
  媒体视角  
  所庆通知  
  所庆动态  
  多媒体  
  历史回顾  
  图片新闻  
您先在的位置:首页 > 所庆50周年 > “生地精神”指引我成长
2011-07-13 | 编辑: | 【大 中 小】

             吴世新    副研究员

今年4月1日是我们新疆生地所成立50周年的纪念日。在这一特殊的时刻,不由得缓缓疲敝的思想,静一静心,回头望望那逝去的峥嵘岁月,那些伴随我走过青春岁月的人与事。

我是1987年7月自兰州大学毕业后来研究所工作的,那时叫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20年多年的工作给我以学识,给我以经验,让我成长。其间与许多同事的交往还历历在目,特别是一些老先生勤恳工作、真诚待人的情景仿佛还在眼前,但有几位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现在想起他们,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的地方,刘兴文先生就是让我不能忘却、值得我怀念的诸多老先生之一。

刘兴文,湖南吉首县人,1957-1962年就读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专业。曾听其同学说过,先生在校期间学习刻苦努力,成绩很好,还是班级中两位入党学员之一。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工作,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土壤航测制图工作,曾作为中国科学院援外专家组成员在古巴、越南、几内亚等国参加过援助项目。1986年主动要求到新疆地理研究所工作,曾任新疆地理研究所遥感与地理信息应用研究室主任、中共新疆地理研究所党委委员、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新疆地理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职。

我毕业那年秋天里的一天,在梁匡一先生的办公室,第一次见到刚刚从南疆考察回来刘兴文,和蔼正气的笑脸,干净整齐的中山装,说话严谨、逻辑性很强、声音大,是给我的第一印象。

先生工作忘我、治学严谨给接触过他的同事留下深刻印象。来所后,他先后主持了自治区“阿克苏河流域土壤资源遥感调查”、“七五”国家攻关“多种遥感资料的复合机理及信息提取的研究”、国家基金“干旱区土壤遥感自动识别、分类与制图专家系统的研究”、国家基金“阿克苏河-塔里木河流域水土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对策”、“八五”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新疆再生资源遥感宏观调查及环境动态变化研究”等。与他做一起工作,他总是以身作则,亲自动手、带头干。办公室里常看到他拿着小笔尖在航片上划图斑或是写稿子的情景,那认真专著程度历历在目,只可惜没能留下一张照片。晚上去他宿舍,经常可看到他在伏案写稿,桌上一摞书籍与草稿,浓浓学者氛围。

先生言传身教、无私培养年青同志。除了他带的四位研究生,对其他年青同志他也尽力培养。他博学多识,基本功扎实,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对学科前瞻性的思考和实践,以及对我们的启发等方面,现在想想都很有意义。他爱交流却没有任何架子,经常和我们一起讨论问题和研究方法,有时争论得面红耳赤,加上他声音大,几乎整个楼道都能听见,争论过后总感觉有所收获。想起在做塔里木河流域荒漠化制图时,他手把手教我们如何做航片刺点、辐射三角测量、航带纠正等操作,现在虽然有了更先进得的技术手段,但那最基本的制作确是让我们对其原理领会深刻、受益至今。

除了勤奋工作,他正直无私,堪称表率。先生在大学期间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多年来为科研事业四处奔波,不辞辛劳,主动要求来疆工作,并把手续转来。科研工作上兢兢业业、事必躬亲,经常与同事讨论问题,能够兼听他人意见,从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对待不良行为也是爱憎分明,每每给我们讲要从自身做起,认真做事,正直做人。他多次被评为新疆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优秀共产党员,1993年还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了解他的同事都说他是个好党员、共产党人的楷模。

先生生活朴素、思想乐观向上。什么时候见他都是朴素整洁的装束,饮食也很简单,工作之后总是自己做饭,办公室及宿舍里除了图书没有任何奢华物件。长期的积劳,使他在1991年春节回南京时发现患上了肾病,后来说是尿毒症。之后的几年里,就是边工作边与病魔斗争,我们看了都觉得不忍,但他很乐观,说人总是要死的,积极对待就是了。南京住院期间还攻读了包括《肾病学》在内的厚厚几本医学书,有时还给我们讲讲他治病时遇到肾病治疗的趣闻轶事。后来,吃饭上也有很多禁忌,他也科学对待。为了工作,他多次推迟回家探亲,出差、探亲也很节俭,总是坐火车,很少乘飞机。1995年1月中旬安排好室的工作准备回家时,他已经病得很厉害了,清楚记得我与姜小光送他上火车的那天,是将他抬上吉普车的,浮肿而又乐观、坚强的面容至今深深印在我的记忆中,回到南京一星期后,即1月25日先生辞世,享年仅59岁。

转眼,先生离开我们已16年余,其容貌仿佛还在眼前,其声音仿佛回响在耳边。他是我遇到的正直、认真、博学、坚强的前辈之一,回想那艰苦奋斗的岁月、以及与老先生们一起的日子,真是我人生的财富,今天谈论起来依然让我们慨叹。

今天,研究所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光荣历程,那是艰苦创业、曲折前进与成长壮大的历程,中间历经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与拼搏奋斗。在这一特殊时刻,想起刘兴文在内的一批老先生,怀念他们,认识到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前辈们的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应感恩他们的教诲。感觉到他们真诚待人、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认真负责、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在当今提倡团结奉献、创新求真,以及克服科研浮躁与学术腐败等方面,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他们为人、做事的品德应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时间如梭,历史如河。我们工作生活在这转型的时期、创业的年代,庆幸我们遇到了许多值得怀念、给我们感动和教诲的人。当然在今天,在我们身边也有着众多认真负责、拼搏奋斗、创新求实的人与事,这也正是我们的事业不断进步的可持续力量,也是我们未来美好回忆的源泉。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Copyright.2009新ICP备05000743号
电话:0991-7885307 E-mail:goff@ms.xjb.ac.cn
地址: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邮编:8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