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邮箱登陆 English 内网 中国科学院
 
您先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文章
梭梭林中的动物世界
2012-02-28 | 编辑: | 【

固定、半固定沙漠,相对稍多的降水,相对丰富的植被类型和植物种群,使准噶尔盆地沙漠比塔里木盆地沙漠更适合动物的栖息和生存,动物世界更加活跃。这里还因此建立了一个广达140万公顷面积的卡拉麦里有蹄类动物保护区。

有蹄类动物都是草食性动物,广阔的梭梭林及丰富的灌木、小灌木、半灌木、多年生和一年生草本植物,为有蹄类动物准备了充足的食粮。

梭梭林中最引人注目的有蹄类动物,包括赫赫有名的蒙古野马、蒙古野驴、赛加羚、鹅喉羚等。

蒙古野马是世界上惟一存在的野生马种,也仅分布于我国准噶尔盆地东部和蒙古国的西部。在准噶尔盆地还有“野马川”、“野马城”等地名。1878年,俄国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在新疆发现了野马,在美洲野马、欧洲野马相继灭绝后,新的野马种的发现轰动了世界,这种野马也因此被命名为普尔热瓦尔斯基马,又称普氏野马。在普尔热瓦尔斯基之后,许多的探险队伍向准噶尔荒原蜂涌而来,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捕捉和带回普氏野马。被捕捉运走的野马驹就有52匹之多,捕捉期间打死的野马更不计其数。这52匹野马只有27匹幸运活了下来,成为动物园和马戏团的明星。一个世纪以来,这些野马的后代已繁殖到400匹以上。新中国建立后,开展了多次寻找野马的科学考察,但都无功而返,大量事实表明,蒙古野马已在原野中消失。为挽救野马种群,全世界都在进行不懈的努力,1986年,我国从欧洲引回11匹蒙古野马,在准噶尔盆地东缘的吉木萨尔县建立了野马繁殖中心,开始野马种群复壮、回归原野的试验。如今,野马种群已恢复至上百匹,2001年进行了第一次野放试验,但未能取得成功。在现代文明环境中,野马还能回归到原野吗?这是一个值得继续探索的重大课题。

人们寻找野马的心切,“指驴为马”的事也常常发生。新疆准噶尔的梭梭林,也是蒙古野驴的故乡。野驴在外形上与家驴相差较远,却与马相距较近,也难怪人们会常常误认它了。蒙古野驴在干旱荒漠中养就了粗犷的体形、粗壮的脚蹄,耳壳较小,奔跑疾速,时速可达60千米,除尾短细外,几乎与野马毫无二致。

赛加羚和鹅喉羚都属牛科,前者又叫高鼻羚,后者又叫黄羊。赛加羚雄羚的双角是名贵中药材,因过度捕猎避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境内,我国境内已经绝灭,目前又在引入繁殖。鹅喉羚的角虽不名贵,但其肉味鲜美在三年困难时期成为人们大规模捕猎对象,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上百头的大种群已十分罕见。近年对动物的保护已经见效,在沙漠中与鹅喉羚的相遇已经不是难事,但它对人类依然的高度警觉,使我们对曾经发生的事件想对它深深说一声:对不起。

梭梭林中的兽类还有食肉目的狼、沙狐、赤狐、草原斑猫、兔狲,兔形目中的草兔、各种鼠类。鸟类种类较多。爬行类则以蜥蜴种类较多,蛇类中的蝮蛇和草原蝰等毒蛇需注意防护,一些常见的游蛇、白条锦蛇则无毒性。

梭梭林中四大有蹄类动物都进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行列,其中的蒙古野马已在世界范围的野生环境中绝迹,赛加羚羊也在我国境内绝灭,蒙古野驴、鹅喉羚的种群数量也急剧下降,它们的消失和走向消失,将使梭梭林沦入一个更加沉寂的世界,我们深深不希望这一天的到来,这需要我们付出十分艰巨的努力。

 
  评 论